其他
两会访谈 | 全国人大代表伊彤:“十四五”规划中的“智慧城市”什么样?
“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提出“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建设智慧城市”、“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等。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I”“VR”“AR”……越来越多高精尖的数字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日益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人驾驶、在线医疗、金融科技、智能配送等,数字技术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也提供了更多的服务模式和产品,原本停留在“想象”中的场景,都变成了现实。
未来的数字社会怎样建设?理想中的“智慧城市”是什么样子?3月9日,求是网记者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主任伊彤一起探讨科技创新与科技人才、城市治理“数智化”等问题,共同畅想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数字生活。
求是网:您认为未来科技创新应从哪些方面发力突破?
长期以来,我国比较注重跟随式发展,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如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高度重视原始创新,增强“从0到1”的创新突破能力。
今天基础研究没有大突破的话,明天依然会出现新的“卡脖子”技术。所以我们要从创新的源头上加紧规划和布局基础研究。
求是网:重大发明创造、颠覆性技术创新关键在人才。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您有哪些建议意见?
求是网: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建设智慧城市”、“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等,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智慧城市”和“孪生城市”?
求是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您提到要“打通数据孤岛”,这又是什么意思?
物理性的数据孤岛指的是,数据在不同平台上相互独立存储,独立维护,彼此间相互孤立,形成了物理上的孤岛;逻辑性的数据孤岛指的是,不同部门从自己的角度对数据进行定义,使一些相同的数据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无形中加大了跨部门数据合作的沟通成本。
数据作为特殊生产要素,它是一种可以重复利用的、非排他性的资源。所以,不同企业对相同数据的利用,非但不会增加数据的损耗,反而能不断叠加数据,产生新的价值。所以要更好地发挥数据的价值,就要通过流动和融合来让数据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整合起来,相互组合关联,充分释放其中的信息价值。
从市场上看,数据垄断带来的服务优势,会让消费者依赖某一个单一的平台,无法货比三家;从监管上看,数据的垄断带来的这种信息优势也会让垄断企业垄断的方式更加隐蔽、难以监管。
现有的法律体系在促进数据的利用、遏制数据垄断方面力度不足,促进数据流通的效果有待加强,这样会导致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受挫,技术进步也会受阻。
所以政府应该加强法治建设,促进数据流通,想方设法防止数据垄断,打破数据壁垒,让不同层级的各类数据平台实现联通共享、协同互动。
求是网:您能不能跟我们畅想一下,您心目中理想的“智慧城市”是什么样子?
他从早晨起来开始,什么样的天气、该穿什么衣服,都会有一个透明的、有点像PAD似的智能终端提示他;需要出行的时候可以给他选择最佳的路线,出行乘坐的是无人驾驶的汽车;到了单位以后,他在工作当中跟同志们的交互也都是非常高效,完全是通过线上进行,当然我估计他也不必每天去单位上班了;外出回家之前,家中的空调已经开启,电饭锅开始煮饭……
想象力是有限的,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比我们想象的更美好。
来源|求是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